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公司产品方案

    发布时间:2013-04-15 15:48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当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在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方向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关心时事,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研、教学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研工作作风。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研究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经学科点学术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答辩通过后可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1、农产品加工机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研究农产品加工前、加工中和加工后的机械物理特性、核心加工机械设计开发、干燥技术及干燥装备设计研究、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领域应用技术。
      2、包装科学与技术
      针对不同的产品性能,在储存技术及其系统设计、绿色缓冲包装材料研究、包装动力学分析、包装合理化研究、包装自动化装置开发、自动包装机研发等方面开展研究。
      3、金属材料性能强化与材料加工过程仿真
      研究材料外部形状、力学性能与材料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关联律,研究材料加工成型过程中的模拟仿真技术系统,如铸造过程模拟,树脂材料成型模拟,锻造过程模拟,冲压过程模拟,焊接过程模拟等,实现对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并能够实现对相关工艺参数的优化。
      4、农产品物流理论与装备研究
      主要针对大宗农产品开展储存个性化研究和储存系统设计,储存智能化研究和智能化管理技术,物料载运系统设计与物流智能决策研究,智能交通流决策与控制研究。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含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类,总学分为34或以上。硕士生按培养计划修读的课程,经考试符合要求或考查通过,给予相应的学分。通过自学达到应修课程的要求,并经考试符合要求或考查通过,亦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位课2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实践课(含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和专业外语,计2学分。
      (一)学位课6~8门(20学分)
      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必修课。公共必修课按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专业基础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是根据本学科硕士生培养要求设置的。
      本学科硕士生选学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得少于5学分,其中属于学位课的数学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
      (二)选修课6~8门(12学分)
      选修课(非学位课)由必选课和任选课组成,这类课程主要由导师和硕士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基础、特长和研究兴趣共同确定。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其适应能力。
      选修课包括在基础理论课基础上设立的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专业课,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研究方向开设的专业方向课,本专业的学科前沿课、实验技术课、学术讨论课,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跨学科、相关学科、交叉学科课程。选修课中所包括的专业外语或第二外国语,可以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4总学分内。
      (三)补修课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选修课外,还应补修该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必修课不计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否则不能参加硕士论文开题和学位论文答辩。
      本学科、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见下载专区附表。

      五、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计2学分。硕士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实践环节1学分(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教学实践不少于30学时,社会实践不少于30日;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生参加10次以上(含10次)的学术活动并至少作2次学术报告(含开题报告)。
      必修环节由指导教师和教研组或课题组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写出考核评语并评出成绩等次,获合格及以上成绩者给予学分。必修环节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本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实际有直接的参与性的训练。必修环节可以采用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实施。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培养,既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课题组、教研室(研究室)及其他相关教师的集体指导作用。
      2、采取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既要使硕士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科学研究方针,按照每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在硕士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4、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加强硕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要求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公益劳动。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七、中期考核
      为加强研究生管理,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考核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业务学习表现、科研与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考核其目: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公司产品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进一步激励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中期考核与筛选,使品学兼优的人才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少数不适宜继续攻读学位者尽早得到妥善安排。具体办法按照《武汉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执行。

      八、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备较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为保证研究生论文质量,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1、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强调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其主要数据、图件基本上是硕士生自己采集、编制。采用他人成果需标注,且其数量要严格控制。要培养硕士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
      2、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进行课题调研,应阅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中、外文文献资料40篇以上,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指导教师应有检查、有考核。
      3、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每学期应做一次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报告及阶段工作报告(课程中要求的除外)。
      4、为保证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生应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按照《武汉工业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规定(试行)》执行。
      5、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至少以第一作者、署名为武汉工业学院,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论文接受函或刊用清样亦可)。
      6、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参照《武汉工业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有关规定(试行)》。

      九、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和撰写完学位论文后,可申请论文答辩及授予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的具体办法按照《武汉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执行。